共事/nba赛程总决赛/哈登绝杀勇士/欧冠有哪些国家 - 2022世界杯赛程表

logo
首 頁 | 企業簡介 | 資質榮譽 | 公司業績 | 服務項目 | 行業資訊 | 危害實例 | 白蟻知識 | 白蟻藥械 | 聯系我們
聯系方式
pic
聯系電話 : 0592-5562878
傳    真   : 0592-5561*86
手    機   : 13400607773
EMAIL    : xmlbd@163.com

友情鏈接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詳細內容

POPs簡介
發布時間:2009-3-20 | 來源:廈門白蟻防治站

1998年6月——在每年人類釋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中,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其中最危險的高毒污染物質,可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特別嚴重的可導致動物以及人類的死亡、疾病、畸形兒。POPs的特殊影響還包括癌癥、過敏、超敏感、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損傷、生殖系統及免疫系統傷害等。其中一些POPs還可通過改變荷爾蒙引起內分泌失調而破壞生殖與免疫系統,它們不僅危害暴露于POPs的個體,而且對他們的后代也有影響。POPs還具有發展性與致癌性的特征。

  這些高度穩定的化合物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通過一種叫做“蝗蟲作用”的過程在全球循環。POPs在世界上某個地區的釋放可以通過(通常為季節性的)重復的蒸發和沉積的過程在大氣中傳播,到達遠離源地的區域。

  另外,POPs可通過生物富集過程在生物體內聚集。雖然POPs不溶于水,但極易被脂肪組織吸收而放大到原始值的7萬倍。魚類、猛禽、哺乳動物、以及人類等由于處于食物鏈頂端,所以會大量吸收POPs。POPs物質會隨著動物的遷徙而遷移。通過上述兩個過程,POPs物質可在遠離主要源地千里之外的生活在北極等地區的人類與動物體內發現。 POPs不僅用作殺蟲劑和在工業中大量 消耗,而且還在不同的工業工程中作為副產品而產生。以下是被公認為急需采取行動解決的12種POPs:

 艾氏劑
 氯丹
 DDT
 狄氏劑
 二惡英
 異狄氏劑
 呋喃
 七氯
 六氯化苯
 滅蟻靈
 多氯聯苯
 毒沙芬

  艾氏劑—艾氏劑是一種應用于土壤中,用于殺死白蟻、蝗蟲、玉米食蟲及其它害蟲的殺蟲劑,它對鳥類、魚類和人都有致命危害。例如, 在德克薩斯海灣,成千上萬的海鳥、水禽及雀形目鳥類死于食用了經過噴灑艾氏劑的水稻或食用過這種水稻的動物。對于成年人來說,致命劑量為5克。通過食用奶制品與肉類,人類是艾氏劑最為嚴重的受害者。在印度的研究表明平均每人每天艾氏劑及其副產品狄氏劑的攝入量約為19微克。目前,艾氏劑已在許多國家被禁止或受到嚴格控制。

  氯丹—氯丹是一種廣泛用于農業作物和控制白蟻等的廣譜殺蟲劑,可在土壤中存在相當長的時間,半衰期長達一年。氯丹對魚類及鳥類的影響因不同種類而有所不同,實驗表明它可殺死野鴨、鶉與粉蝦。氯丹可能影響人類免疫系統,被歸為一種可能的致癌物質。氯丹對于人類的影響主要通過空氣傳播,在美國和日本,氯丹也在居民的室內空氣中被發現。目前,氯丹已在許多國家被禁止或嚴格控制使用。 DDT—DDT可能是POPs中最為聲名狼藉的一種,二戰期間曾在部隊與平民中廣泛用于防止瘧疾、傷寒及其它由昆蟲傳染的疾病。二戰之后,DDT仍被繼續用于控制疾病并在多種農業作物中廣泛使用,特別是棉花作物。其穩定性、持續性(50%可在土壤中殘留10至15年)以及廣泛的應用意味著DDT的殘留物在世界各地都可能發現。現在DDT殘留物甚至已在北極地區被發現。

  目前,DDT毒性影響最顯著的是鳥類蛋殼變薄,特別是食肉類猛禽。由于DDT對鳥類數量的影響,70年代DDT在許多國家都被禁止。DDT在34個國家禁止使用,另外34個國家嚴格控制使用。盡管如此,在世界各地的食品中都曾發現含有DDT。雖然在過去的20年間,其殘留物在馴養動物中已呈現出直線下降,但食物中所含DDT仍為最大的危害源。DDT對人類的短期影響已被控制,但其對人類的長期暴露會對人類健康造成長期影響。DDT已在母乳中發現,對嬰兒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

  狄氏劑主要用于控制白蟻及紡織品害蟲,同時也用于控制昆蟲引起的疾病以及農作物土壤中的昆蟲,半衰期為5年。由于艾氏劑可很快轉化為狄氏劑,因此,狄氏劑在環境中的實際含量比其表現的單獨使用量要高。狄氏劑對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有很大毒性,特別是對蛙類的影響,少量的暴露就可在蛙類胚胎內造成脊柱畸形。狄氏劑殘留物已在空氣、水源、土壤、魚類、鳥類、哺乳動物包括人體內發現。食物是其暴露的主要載體,如在美國,狄氏劑是一項巴氏滅菌法牛奶消毒調查中發現的第二種常用殺蟲劑。

  二惡英—這類化學物質是由于不完全燃燒,生產殺蟲劑和其它氯化物時產生的。它們主要是在燃燒醫用垃圾、城市垃圾、有毒廢物、汽車尾氣、泥炭、煤、木頭時排放的。在75中不同的二惡英中,7種受到廣泛關注,其中有種二惡英在初次暴露后可持續存在10至12年。二惡英對人類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包括免疫系統和酶的紊亂以及氯痤瘡的產生。同時,它們也被認為是致癌物質。動物實驗表明,二惡英對動物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其中包括畸形幼體及死胎的增加。暴露于這些物質的魚類會在短期內死亡。食物(特別是肉類)是人類受危害的主要來源。 異狄氏劑--這種殺蟲劑用于噴灑在棉花和谷物等農作物的葉子上,同時也用于控制老鼠和野鼠等嚙齒類動物。動物可以對異狄氏劑進行代謝,因此它不會像其它結構類似的化合物一樣在脂肪組織內聚集。它的半衰期很長,可在土壤中持續存在12年。另外,異狄氏劑對魚類是巨毒物質,如果紅鱸幼魚暴露在大劑量異狄氏劑的水中,會導致提前孵化并在9天內死亡。盡管異狄氏劑目前估計人類的攝入量在世界衛生機構認定的安全標準之內,但仍然對人類產生危害,危害途徑主要是通過食物,。

  呋喃類—這類化合物是在生產二惡英及多氯聯苯時產生的。它們可在垃圾焚燒和機動車尾氣排放中發現。呋喃類化合物結構上近似于二惡英,毒性也相似。135種呋喃的毒性各不相同。呋喃在環境中存留時間長,被認為是可能致癌的物質。食品,特別是動物食品,是人類主要的污染源,母乳喂養的嬰兒體內也發現有呋喃。

  七氯—七氯主要用于殺死土壤中的昆蟲和白蟻,也廣泛用于殺死棉花害蟲、蝗蟲、農作物害蟲及攜帶瘧疾的蚊子。七氯被認為是導致一些鳥類數量減少的原因,這些鳥類包括加拿大鵝和美國哥倫比亞流域的美洲鷹等。盡管用來處理種子的七氯用量低于推薦的使用劑量,加拿大鵝還是由于食用了經七氯處理過的種子而死亡,,這說明使用可靠的七氯劑量也會導致野生動物的死亡。實驗證明高劑量的七氯對水貂、老鼠與野兔起到致命作用,低劑量的攝入可導致行為改變和生殖能力降低。七氯被認為是一種可能的致癌物質,已在20多個國家被禁止或嚴格控制。食物是人類受到暴露危害的主要源。在美國與澳大利亞,牛的血液中已檢驗出七氯的殘留物。

  六氯化苯(HCB)—六氯化苯最早于1945年用于種子處理,HCB可用于殺死影響農作物根部的真菌,也廣泛用于控制小麥黑穗病。HCB也是某些工業化學品的副產品和一些殺蟲劑中的雜質。1954年至1959年間,東土耳其的居民在食用經HCB處理過的種子生長的谷物,出現了皮膚光敏感、疝氣、體虛等癥狀,許多人出現了稱為卟啉病的新陳代謝紊亂癥狀,并有14%的人死亡。通過胎盤與母乳,母親也會把HCB傳染給嬰兒。大劑量的HCB攝入對一些動物是致命的,小劑量的攝入可影響生殖能力。目前,在所有的食品種類中都發現有HCB存在。在西班牙的一次肉類食品調查研究中發現所有的樣品都含有HCB。在印度,平均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HCB量為0.13微克。 滅蟻靈—這種殺蟲劑主要用于控制紅蟻,也曾用于控制其它類型的螞蟻和白蟻。它還可在塑料、橡膠及電子產品中用作火焰延緩劑。滅蟻靈的直接暴露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但動物實驗表明,它可能是一種致癌物質。經研究滅蟻靈對數種植物、魚類及甲殼類具有毒性。同時,它是一種持續性強、極為穩定的殺蟲劑,其半衰期長達10年。人類受滅蟻靈危害的途徑主要是食物,特別是肉類、魚類及野味。

  多氯聯苯類(PCBs)—這類化合物用于工業中液體載熱劑,電子變壓器、電容器、涂料添加劑、無碳復印紙及塑料等。在209種不同的PCB中,13種具有二惡英的毒性。它們在環境的持續性取決于氯化的程度,其半衰期從10天至一年半不等。PCB對魚類具有毒性,在大劑量時可導致死亡,小劑量時可導致產卵失敗。研究表明,PCBs也可導致多種野生動物生殖能力和免疫系統受損,例如海豹與水貂等。

  人類可以通過食品污染的途徑受到PCBs的影響。日本和臺灣分別于1968年和1979年由于米糠油受到PCB污染的影響, 曾導致指甲、黏膜色素沉著,眼瞼浮腫,同時伴隨疲勞、惡心與嘔吐等疾病癥狀。臺灣在這事件發生之后,由于PCBs在母親體內的持續存在,兒童在7歲后表現出發育遲緩與行為障礙。同樣在美國,由于母親食用了密歇根湖內受污染的魚,兒童也表現出了短期性記憶功能障礙。PCBs同時損害人類的免疫系統并被列為可能的致癌物質。

  毒沙芬--這種殺蟲劑用于棉花、谷物、水果、堅果和蔬菜,也用于控制家畜所寄生的扁虱和螨蟲。毒沙芬在1975年曾是美國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殺蟲劑。多達50%的毒沙芬可在土壤中持續存在12年。食物是人類受到暴露危害最主要的源,而直接暴露對人類的毒性并不大。根據動物實驗的結果,毒沙芬已被列為一種可能的致癌物質。它對魚類有很大的毒性。鮭魚暴露在毒沙芬中90天后可導致體重減輕46%以及魚卵發育能力下降, 長期暴露在0.5微克/升濃度的水中, 其卵的發育能力將降至0。目前,已有37個國家禁止使用毒沙芬,11個國家嚴格限制其使用。


版權所有©廈門利必達白蟻防治有限公司|閩ICP備09008957號|頁面執行時間:0.000毫秒
聯系方式:廈門市湖里區嘉園路65號202室 電話:0592-5562878 手機:13400607773 [ 廈門白蟻防治中心 ]